逸言

过于喧嚣的孤独

| Comments

书的内容其实没有书名那么富有诗意,整本书中,汉嘉都在废纸堆中与老鼠、苍蝇为伍,这种如下水道般的卑微存在,在现实生活中,定然是遭到嘲笑、冷落甚至摒弃的下等人。我在书的一开始,完全欣赏不到那种诗意的美。设身处地,我会选择逃离,即使有黑格尔、康德、加缪与梵高。归根结底,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做到无视周遭环境的龌龊,优游于精神高尚的深邃星空。从这一点来讲,汉嘉无疑是孤独的。

最可悲的是,这种孤独还在于他像一个送灵人,日复一日地挥别逝去的亲人,让这种忧伤啃啮孤独的灵魂,这就好像普罗米修斯在高加索山脉日复一日被恶鹰雕琢肝脏一般的痛苦。

与书为友,却又在随时埋葬他的精神安慰;这似乎是一种悖论。于是,阅读的体验就在这种悲伤中蔓延!?“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其实,我们这种忧伤不过是庸人自扰。读书读到灵魂中的人,会无视这些悲哀,因为汉嘉用自己的心灵构筑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书的王国。书的开篇就展现了这种欢乐,将肮脏的废纸堆当做自己的love story,作者写道:“三十五年来我同自己、同周围的世界相处和谐,因为我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不是读,而是把美丽的词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的嘬着,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呷着,直到那词句像酒精一样溶解在我的身体里,不仅渗透到我的大脑和心灵,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腾,冲击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

坦白说,我想象不出这种快乐,因为我达不到这种忘我的境界。“古来圣贤皆寂寞”,或许就是此意吧。

然而,汉嘉心中的悲凉感始终未曾有过一点儿消减,准确地说是悲壮。当他将这些“废书”整整齐齐地打包,并用梵高的《向日葵》包裹,如明灯一般耀眼,再送入到压力机的槽中时,就好像一位战场上的将军,在为他手下的好男儿整理军容,然后饮酒送别一般。他行的是侩子手的勾当,却又用他颤抖的手挽救生命。即使生命无法挽留,也要挽留下尊严。

汉嘉就在这种喧嚣的孤独中体悟自然与天道:“仁慈的大自然创造了一种恐怖,在这种恐怖中一切安全感都已毁灭,它比痛苦更为强烈,在真理出现的时刻笼罩着你。对此我曾感到大惑不解,直到有一天我忽然心头一亮,觉得自己在变得美好起来,因为在经历了所有这一切——在过于喧嚣的孤独中看到的一切,身体和灵魂所感受的一切——之后,我还有足够的勇气使自己没有疯狂,我逐渐惊异地意识到我的工作把我抛进了一个广大无垠、威力无边的领域。”

阅读《过于喧嚣的孤独》,若要深层理解赫拉巴尔的内心世界,似乎还要从当时布拉格的政治环境入手。不过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没有必要这么麻烦,只需要从过往的历史中随意挑选一段就可以了。托翁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许多国家之不幸,却又如此之雷同,那就是对知识的漠视,对公民权利的漠视。当汉嘉站在布勃内巨型压力机前,看着社会主义突击队员们“若无其事地干着活儿,继续把书的封皮撕去,扯下书瓤,把惊恐万状、吓得毛发倒竖的书页扔到移动着的传送带上,他们无动于衷,若无其事。”当他看到女教师带领着孩子们学习如何“……把书撕开的,孩子们看明白了,一个接一个地拿起书,扯下包皮纸和封皮,小手抓住书页使劲地撕着,尽管书在负隅顽抗,最后还是孩子的小手胜利了,孩子们眉心舒展了,他们干得像工人一样顺利,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朝他们点头以示鼓励……”这种悲凉忽地沁入骨髓了。老汉嘉的精神世界就此垮塌了。这种冷漠尤甚于这种行为本身。

“我们唯有被粉碎时,才释放出我们的精华。”或许,孤独亦是如此吧。

Comments